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短一点( 五 )
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1995年初春,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等9位文化界名人,也在全国政协会上紧急呼吁:“赶快建一个幼年古典教育学校 。”1998年中国青基会开始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1999年春节,江泽民同志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号召大家多学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王财贵教授也在认定各民族文化的相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全盘化西论” 。
3、经典诵读: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 。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首,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而《论语》中有很多句子早已被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
4、经典诵读: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 。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 。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汇,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陈越光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座谈会上说:“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年代都背些什么东西呢?有人说‘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 。’这话有点极端 。但有的老师让孩子背课文连标点符号都一块儿背则是事实 。至于各种广告语、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一些文化垃圾充塞孩子们的大脑,更是严峻的现实 。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 。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
(二)研究现状述评
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既有1998年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遍及29个省市的100万孩子,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500万人,也有台湾地区的“读经”和东南亚地区、北美华人地区的“读经”活动 。同时,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在诵读内容的研究上,有玉林市的“校本课程开发:诵读国中文化经典研究”、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等;在经典诵读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上,有山东省的“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南昌市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研究”、重庆市的“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等;涉及学生智力因素的有华东师大的“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研究”、浙江省的“诵读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丹东市的“经典诵读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等;在经典诵读与学生综合发展上,有广东省的“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研究”、莱西市“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乳山市的“开展经典诵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 。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加强了研究,既涉及到“注提实验”、培养生活情趣、开发生活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化等策略与语文素养的关系,还涉及到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崔峦、巢宗祺等学者对语文素养的涵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 思考世界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经典小小说:《潜规则》
- 宋本周易注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一位女士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经典好文)
- 经典短篇:《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