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完整的有带诗的译文( 九 )


4.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 。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 。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 。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 。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 。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 。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 。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 。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 。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 。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 。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 。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 。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 。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 。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 。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 。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 。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 。“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 。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 。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 。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 。“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