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完整的有带诗的译文( 八 )


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 。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 。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 。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 。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 。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 。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 。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 。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 。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 。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 。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
3.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 。“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 。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 。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 。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 。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
还有一种说法《唐才子传 王勃》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 。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
父亲王福畤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 。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 。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 。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 。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 。酒酣辞别 。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 。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