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张效霞--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中医药报(张效霞--中国中医药报)
细辛不过钱”?别再误读这句话的本意!
张效霞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干燥根,前两种习称“辽细辛”,后一种称为“华细辛” 。又名小辛、少辛、细草等,药用历史悠久,春秋末年的《范子计然》就说:“细辛出华阴,色白者善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直至今日仍为常用中药之一 。
细辛的入药部位和生理特性
中国中医药报|张效霞--中国中医药报

细辛的根状茎横生,长有多数细长的须白根,捻之有辛香气味,所以古人就以其根的形状与气味的特点而命名为细辛 。《本草图经》说:“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本草蒙筌》也说:“其根甚细,其味甚辛,药中惟采根煎,故因名曰细辛也 。”
细辛以根部入药,闻之有清香气味,嚼之则辛辣而麻舌 。沈括《梦溪笔谈》说:“细辛出华山,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于椒 。”所以,《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 。
细辛是阴性植物,野生的细辛生长在树林下疏松、肥沃的棕壤土上,上有高大的乔木,中有灌木,下有繁茂的草本植物,三层植被构成了森林特有的气候类型 。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的细辛,自然就形成了喜阴凉的特性 。人工栽培细辛时,必须遮阳,如光照过强,则叶片颜色变黄,叶片面积变小,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叶片易灼伤,甚至枯萎死亡 。
细辛能耐寒,野生细辛在早春早于其他植物而生长 。当地温上升到5~6℃时,根状茎的更新芽开始膨胀开裂;地温上升到8~12℃时,是叶片出土的盛期,此时若遇到-1~-2℃的霜冻,不受影响 。植株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0~22℃,温度低于1℃或高于26℃,则停止开花 。喜欢湿润、阴凉、弱光的生态环境条件,耐寒、怕干旱燥热等习性,特别是早于其他植物而在早春即萌苗,足以证明细辛的药性一定是温的 。
中国中医药报|张效霞--中国中医药报

细辛的性味和功效
顾名思义,细辛之名,“细指形言,辛指味言”(本草乘雅半偈》) 。细辛“气温,味大辛”(《药类法象》),辛味能散,温性逐寒,故细辛能祛风解表,凡风寒表证,均可赖之以疏散 。与麻黄、附子组成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兼顾,主治阳虚兼外寒之证 。不独阳虚感邪者可用细辛,就是阳气不虚而感受风寒者,也可以细辛配麻黄、羌活、防风、荆芥等祛风散寒解表 。其中对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出现头痛、骨节酸痛等症者,用细辛尤为对症 。《本草纲目》谓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宜用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 。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 。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 。细辛性百思特网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 。”
细辛之根为白色,入肺经,辛能泄肺,又能散表邪;温能散寒,还能温运水饮,故细辛能温肺化饮,为治疗寒饮伏肺的常用药物 。细辛合干姜、半夏,化痰饮,散水气,止咳嗽;细辛与五味子配合,一散一收,开合兼施,俾外邪可散,肺气得敛 。同时,细辛本身也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的第一治疗作用就是“主咳逆” 。《长沙药解》说:“善降冲逆,专止咳嗽 。”
细辛能温经通阳,故能散寒止痛、通阳除痹 。引起疼痛的病机虽有多种,但以寒为首 。寒则气滞、血凝、筋脉拘挛,均可导致疼痛 。用细辛温经脉,通阳气,散结滞,其痛可缓 。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头痛、耳痛、牙痛、脘腹疼痛、肢体痹痛等,只要配伍得当,均能取效 。
辛味能开通,故细辛能通窍 。《神农本草经》称其“利九窍”,《本草正义》谓其“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流通百节,外之行九窍而直透肌肤 。”细辛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相配伍,是治疗鼻渊的有效药对 。细辛辛味浓烈,辛香走窜,善于通窍,可用于治疗窍闭神昏、口疮、小便不利等症 。《本草汇言》说:“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芥能散诸经之风 。”
细辛的品种和药用部分
关于细辛的品种百思特网,古人一直强调“华州细辛”好,但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 。历代本草文献都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仅是梁代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及部分明清代本草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 。此外,关于细辛的药用部分、用量问题、毒性,至今仍有不同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