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初三古诗(13)


《客从远方来》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著我这罗制的床帐.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思妇的愁肠. 她揽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自忖道:外面固然好,怎比得上家裏呢 在怅惘中,她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 满怀愁绪向谁倾诉呢 她神色凄然地回到房裏,落下泪来
我不知道够不够哦!满意就选我吧!我可是第一个哦!加油!!!
求山东五四制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好
哎呀麻烦
【水作者】:李白——《劳劳亭》【内容】天下伤心处 ,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 不遣柳条青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 , 劳劳送客亭” , 以极其洗炼的笔墨 , 高度概括的手法 , 破题而入 , 直点题旨 。就句意而言 , 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 。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 , 唯别而已矣” 。但诗人既以亭为题 , 就超越一步 , 透过一层 , 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 , 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 。这样直中见曲 , 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 , 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 , 立言就更高妙 , 运思就更超脱 , 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 , 由亭及人 。【年代】:唐【作者】:李白——《长门怨二首》【内容】天回北斗挂西楼 ,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 独照长门宫里人 。第一首 , 通篇写景 , 不见人物 。而景中之情 , 浮现纸上;画外之人 , 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 , 金屋无人萤火流” , 点出时间是午夜 , 季节是凉秋 , 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 。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 , 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 。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 , 罗幌见飞萤”句 , 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 , 金屋网尘生”句 , 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 , 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 。两句中 , 上句着一“挂”字 , 下句着一“流”字 , 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 , 别作深宫一段愁” , 点出题意 , 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 。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 。沈诗云:“月皎风泠泠 , 长门次掖庭” , 张诗云:“长门落景尽 , 洞房秋月明” , 写得都比较平实板直 , 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之超妙深曲 。本是宫人见月生愁 , 或是月光照到愁人 , 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 , 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 , 运笔空灵 , 设想奇特 。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 , 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 , 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 , 就成了寻常语言 , 变得索然无味了 。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 , 其中含意 , 耐人寻思 。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 , 愁深似海 , 月光照处 , 遍地皆愁 , 到长门殿 , 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 。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 , 乐者自乐 , 苦者自苦 , 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 , “一种蛾眉明月夜 , 南宫歌管北宫愁” , 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 , 照见欢乐 , 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 , “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 ,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 。境界是这样阴森冷寂 , 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 , 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 , 着重言情 。通篇是以我观物 , 缘情写景 , 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 。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 , 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 , 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 , 不仅揭出“愁”字 , 而且这个愁是“长愁” , 也就是说 , 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 , 乃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 , 即令春临大地 , 万象更新 , 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 , 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 , 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 。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 , 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 。因为“金屋无人” , 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 , 所以是“起秋尘” 。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 , 独照长门宫里人” , 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 。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 , 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 , 已经照到长门 , 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 , 都是与众不同的 。春季年年来临 , 而说“不记春” , 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 , 而说“起秋尘” , 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 , 是普照众生的 , 而说“独照” , 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中语) 。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 , 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 。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与王昌龄《西宫秋怨》末句“空悬明月待君王”一样 , 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 , 徂清夜于洞房” 。但王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 , 命意是不可取的 。李诗则活用《赋》语 , 另成境界 , 虽然以《长门怨》为题 , 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实 。诗中展现的 , 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 , 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