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乐毅
乐毅奉燕昭王之命,攻打齐国,一路势如破竹,把齐国打得只剩下区区莒和即墨两座城池 。眼看着灭齐壮举举手可得,可就在这时,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了位 。由于燕惠王做太子时曾与乐毅有矛盾,于是,齐国就使反间计挑拨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说乐毅之所以开始能打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而最后却打不下莒和即墨,是因为乐毅想挟此自重,在齐国自称为王 。结果燕惠王中计要召回乐毅,使乐毅的灭齐壮举功败垂成 。
那么,为何乐毅对莒与即墨久攻不下?他功败垂成仅仅是因君臣相疑?还是有别的什么因素在里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燕国的子之之乱说起 。


01

燕王哙继位后,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想学古人要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禅让虽是好事,可那也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被选定的接班人一是要有德行,二是要有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才能把国家给治理好 。而燕王哙选定的接班人、相国子之,这两条哪一条都不占 。
先说德行吧?中国历史上因禅让而有天下的舜和禹都视天下如土芥,根本没有那个权力欲,而子之则不同,他为了得到权力,不仅与当时燕国的权臣苏秦结为儿女亲家,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而且后来还让苏代从侧面来做燕王哙的思想工作,劝燕王哙要重用自己这个国相,为此,子之还“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这就是典型的花钱买荣誉 。在道德上,子之确实与舜和禹相差千万里 。
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再来看子之的能力 。子之能混到燕国相国的位置也许有一定的本事,但一个为得到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人,是不会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因此,当燕王哙让“子之南面而行王事”,“国事皆决于子之”后,“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 。这史书惜字如金,虽没写子之在行政上如何虐民,但告诉我们的结果是燕国在子之的统治下,是国家大乱、人心惶惶 。
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 。燕国在子之的统治下如此不堪,燕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决定来个武装起义,推翻子之 。打仗是要死人的,其结果是“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也就是说这数个月武装争斗,只杀得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只杀燕国老百姓胆战心惊、对燕国统治者充满了怨恨,巴不得有人来解救自己于倒悬 。那谁能来拯燕国老百姓于水火呢?此时,齐王带领大军出场了 。


02

【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这次齐国大军攻打燕国时的齐王到底是谁?历史的记载略有不同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是齐泯王 。《孟子》一书记载是齐泯王的老爹齐宣王 。但不管是哪个王,都离不开孟子老先生 。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当燕国陷入内乱时,孟子对齐泯王说:“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 。”也就是孟子劝齐泯王说,燕君无道,燕国人民像商纣时的人民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应该像文王、武王那样及时出兵解人民于倒悬 。于是乎,齐王派兵攻打燕国,结果是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 。
据《孟子》一书记载,齐宣王趁燕国子之之乱打败燕国后,想吞并燕国,问孟子的意见 。孟子明确表示反对,说,齐国这次之所以能轻而易举打胜仗,是燕国的老百姓以为齐国大军的到来,将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百思特网因此上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果你占领燕国让燕国老百姓的处境更加艰难,“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
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可是,齐宣王没有听孟子的话占领了燕国,于是其他诸侯国看不下去,便打着救燕的旗号,要联合出兵攻打百思特网齐国 。那么多国家打一个国家,齐宣王害怕了,询问孟子该怎么办:“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回答说,本来燕国老百姓以为齐国出兵是来解救自己的,可现在你却是“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在燕国劫掠,这怎么能行呢?虽然现在齐国占领了燕国,土地扩大了一倍,但如果不行仁政,就会招致天下的反对 。如果大王能马上下达命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也就是孟子劝齐宣王行仁政,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 。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来攻打齐国 。言外之意就是说,你不行仁政,迟早是会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