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二 )


据《孟子公孙丑》记载,齐宣王最终没能听孟子的话,继续在燕国胡作非为,结果是混乱中的燕国又团结起来打败了入侵的齐军 。失败后的齐宣王感到没脸见孟子,说:“吾甚惭于孟子 。”以自己的失败来佐证了“不行仁政,迟早是会失败的”这句话是个真理 。


03

讲完“齐人伐燕”,我们再来看看乐毅伐齐 。
乐毅伐齐是与“齐人伐燕”紧密联系着的 。想当年,当齐国的军队在燕国劫掠一番退出燕国后,新继任的燕国国君燕惠王,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是暗暗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为了振兴燕国,他礼贤下士,在各诸侯国中广纳贤才——乐毅就是他从魏国挖来的人才——从而使燕国慢慢中兴起来 。《史记燕召公世家》的记载是,“燕王吊死问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
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就在燕国上下一心、磨刀霍霍准备找齐国复仇时,齐国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史记乐毅列传》记载是,“当是时,齐泯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泯王自矜,百姓弗堪” 。也就是说,齐泯王自持国强兵壮,是穷兵黩武、四面争战,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堪其苦 。
由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燕国与齐国此时的形势,与当年燕国子之之乱时的燕、齐两国形势掉了个 。也就是说,燕国此时如果攻打齐国,也会如孟子老先生所说的那样,有救齐民于水火之中的作用,会轻易地取胜 。事实也正是这样,当乐毅率领赵、楚、韩、魏、燕五国大军攻打齐国时,貌似强大的齐军是不堪一击 。之后,就是赵、楚、韩、魏收兵回国,独独剩下乐毅率领的燕国军队,在齐国也是所向披靡,“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 。按理说,照着这样的节奏,燕灭齐那已经是举手之劳的事了,可事实却是尽管齐国被攻下七十余城,但仍有两个地方乐毅率兵攻了五年也没能攻下来,这两个地方就是齐国的莒与即墨 。
关于这两个地方为什么乐毅历时五年都攻不下来,以至于当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继位,齐国的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矛盾使用反间计,使乐毅的灭齐大业功败垂成的原因,历史上的猜测是多种多样 。这些猜测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燕军在齐国的暴行 。
乐毅伐齐|乐毅攻齐功败垂成



乐毅伐齐,如当年“齐百思特网人伐燕”一样,开始打得顺风顺水,但乐毅也犯了当年齐军犯过的错误,那就是攻打一个国家,不是为了解救那个国家的人民于水火,而是为了劫掠,从而导致这个国家的人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据《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毅攻入临甾,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而燕昭王呢,面对这些宝物是“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犒劳结束,燕昭王带着这些财物高高兴兴回国了,然后继续派“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也就是燕昭王对乐毅说,我回国了,齐国那些不投降的,你就狠狠地给我打吧!
正如当年燕国人在被齐国大军吊打后,会“燕人畔”,团结起来来战胜强大的齐国一样;如今的齐国人看到燕国人打过来,比齐泯王统治时还要残暴,自己的日子过得比过去还要艰难,自然也会像当年燕国人团结起来抵抗齐国大军一样,也会团结起来抵抗燕军的 。这才是乐毅久攻不下莒与即墨的根本原因 。
乐毅率燕军久攻不下,这也才给了田单施展反间计的机会 。由此可知,从表面看,乐毅灭齐大业功败垂成是因为君臣相疑,但究其根本,则是乐毅率领的燕军在齐国“仁政不施”,激起了齐国人民的一致反抗所致 。


04

孟子曾经说过:“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一个不行仁政的人,他可能会取得局部的胜利——“得国”,但他最终是要走向失败的——“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知,乐毅在齐国的“不仁”,就是他不遇到燕惠王,他也会与当年“齐人伐燕”,最后“燕人畔”一样,终究归于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