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相思为题目的诗词( 二 )


扇裁月魄羞难掩 , 车走雷声语未通 。
曾是寂寥金烬暗 , 断无消息石榴红 。
斑骓只系垂杨岸 , 何处西南待好风 。
重帏深下莫愁堂 , 卧后清宵细细长 。
神女生涯元是梦 , 小姑居处本无郎 。
风波不信菱枝弱 , 月露谁教桂叶香 。
直道相思了无益 , 未妨惆怅是清狂 。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 , 洛阳女儿名莫愁 。”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 , 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 。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 , 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 。第二首 , 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 , 必然若失 , 徒自伤感 , 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 , 决心追求幸福 。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 , 艺术上最成熟 , 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两首七律无题 , 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 , 相思无望的苦闷 , 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 , 因此 , 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 , 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 , 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 , 即使是律诗的起联 , 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 , 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象这一联 , 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 , 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 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 。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 , 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罗帐 , 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 。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 , 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 , 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 , 车走雷声语未通 。”对方驱车匆匆走过 , 自己因为羞涩 , 用团扇遮面 , 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 , 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 , 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 。否则 , 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 , 期待会合的举动 。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 , 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 , 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 , 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 。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 , 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 。起联与颔联之间 , 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 , 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 。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 , 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 , 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 。两句是说 , 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 , 对方便绝无音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 , 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一寸相思一寸灰” , 那黯淡的残灯 , 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 , 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 , 春天已经消逝了 。在寂寞的期待中 , 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 , 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 , 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 , 不露痕迹 , 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 。“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 , 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 , 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 , 只是咫尺天涯 , 无缘会合罢了 。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 , 长逝入君怀”诗意 , 希望能有一阵好风 , 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 。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 , 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 , 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 , 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 , 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 , 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 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 , 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