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诗歌|作品是如何保存的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作者自选集 , 作者在世时编选了自己的作品集 , 比如陆游的《剑南诗稿》
后人选辑 , 如中主后主合辑《南唐二主词》
还有各类的选本流传 , 比如《花间集》等等
至于流传则无非印刷和手抄两类 。在抄和印刷过程中 , 会有纰漏出现 , 比如缺字、增字 , 讹误等 。当然也会有抄录者的再编选过程 , 比如《庄子》的各类版本就是这样出来的 。
历代也会有书的总辑工作 , 比如清朝的《四库全书》 , 当然也有藏书家的很大功劳 。
为什么古代很多词语句子到现在意思和字变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借用、化用、讹误造成的 。
化用者 , 将已有出处的一句话 , 改动其中的某些字词 , 或改变原话的语序 , 用来表达另一种意思 , 本出于修辞目的 , 充其量是一种“临时”行为 。但有的化用恰恰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 逐渐演变成熟语 。
以“无尖不商”为例 。古代的所谓“商” , 仅限于粮食等生活用品 , 早先买卖粮食并不是用秤称 , 而是用升、斗来量 。将粮食装满量器后 , 再用一根木尺刮平 。商人为了让买家高兴 , 总会在刮平后另添一点 , 使粮食“尖”出量器 。后来 , “尖”普遍表现为“添头” , 相当于现代商家的“送” 。无尖不商 , 本意是指经商的人总要给客人一点添头 , 是一种良好的风尚 。随着社会风气变化 , 一些商人动起了歪心眼 , 表面看来仍然有添头 , 实际上 , 他们事先对升、斗、尺、秤等做了手脚 , 即便加上添头 , 仍然不足量 。于是 , 人们化用“无尖不商”的谐音为“无奸不商” , 久而久之 , 原话逐渐被人们遗忘 。
季羡林的主要资料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 字希逋 , 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 翻译家 , 散文家 , 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 ,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 , 享年98岁 。
中文名: 季羡林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临清
出生日期: 1911年8月6日
逝世日期: 2009年7月11日
【古代诗人的诗歌|作品是如何保存的】
职业: 著名古文字学家 , 历史学家 , 作家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 , 祖父季老苔 , 父季嗣廉 , 母赵氏 , 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 , 到济南 , 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 , 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 , 开始学英文 。12 岁 , 考入正谊中学 , 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 , 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 , 转入省立济南高中 , 国文老师是董秋芳 , 他又是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 , 至今将过耄耋之年 , 仍然不能放下笔 , 全出于董老师之赐 , 我毕生难忘 。”关于季羡林的生日 , 这里顺便作一点说明 。几十年来 , 大家都知道季羡林的生日是8月6日 。每逢这一天 , 他的亲朋好友 , 学生晚辈 , 各级领导 , 甚至外国大使 , 都会向他祝寿 , 这已经成了惯例 。可是 , 2001年八月 , 聊城和临清市的市政领导邀请他回故乡 , 庆祝他的九十岁生日 。在祝寿大会后 , 他在写《故乡行》一文时 , 却写了下面一段文字:“八月六日——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八月二日 。由于一次偶然的笔误 , 改成了六日 , 让我少活四天——算是我的生日 。“这件事也算得上季羡林生平中的一件趣闻 。不过 , 这么多年来 , 他对自己生辰的讹误 , 听之任之 , 将错就错 , 不置一词 , 也颇耐人寻味 。青年季羡林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 散文诗两首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巨人的方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 原来,元宵才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 猫咪|猫咪能看到主人的样子吗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什么时候到武汉巡演2022
- 好情绪,就是好福气
- 不同凡响的“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