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李白山水诗研究》怎么写( 五 )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 。《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 。“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 。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
关于李白的论文 3000字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 。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李太白全集》做的注本,以及薛仲邕做的《李太白年谱》等,到了近代,也只有郭沫若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 。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 。其实,更多的研究者却是,隐藏或者回避了更深的内涵和问题不谈,或者只是考证了一下诗的某句出典或者创作的年代,实在是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特殊文化现象 。其长期存在而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深层次原因 。这当然需要我们对李白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或者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李白的价值重估的问题,我对李白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神韵 。加上我现在只有20岁的小小年龄,不敢也不可能陷入那细节上的研究,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我在玩味李白作品的时候,始终告诫自己一点:做人要做真诚的人,依照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世俗的理念,浪漫只能是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浪漫 。下面就将自己的三个妄自菲薄的观点和体会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