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上巳”的古诗词|最好有评析

西湖春游
陆游
灵隐前,天竺后,
鬼削神剜作岩岫 。冷泉亭中一尊酒,
一昌可敌千年寿 。清明后,
上巳前,千红百紫争妖姘 。
冬冬鼓声鞠场边,秋千一蹴如登仙 。
人生得意须年少,白发茏锺空自笑 。
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醉尉怒诃如不闻 。
上巳
苏辙
春服初成日暖,潩河渐满风凉 。
欲复孔门故事,略有童冠相将 。
城西百步而近,杏花半落草香 。
欣然愿与数子,临水一振衣裳 。
故人有酒未酌,为我班荆举觞 。
我虽少饮不醉,未怪游人若狂 。
春风自尔一月,花絮极目飞扬 。
诵诗相劝行乐,良士但取无荒 。
上巳
崔颢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
上巳
陆游
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
帘幙低新燕,房栊起晚蚕 。
名花红满舫,美酝绿盈甔 。
春事还如昨,衰怀自不堪 。
上巳在古诗词里的意象有哪些上巳:古代节日名词,即“上巳节”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每年的阴历(农历) 。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 。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阴历(农历),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每年的阴历(农历) 。
《论语·先进·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目前倾向于将这里“浴乎沂”中的“浴”理解为古代的一种祭祀,而不是通常的“洗澡” 。《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意思是说:女巫职掌每年的祓除仪式,并为人们衅浴除灾 。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这被称为祓祭或禊 。到了春秋时代,这种活动已经流传到民间 。
《宋书》引《韩诗》:“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
《后汉书》:“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而且已不在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宴饮、游玩、踏青活动 。
所谓水边饮宴,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 。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 。此风在唐尤甚,至宋则渐无闻,今更无人有此雅兴了 。
宋时又以这天为北极佑圣真君的诞辰 。各地于这天举行迎神赛会 。《梦梁录》云:“土庶烧香,分集殿庭 。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 。诸军寨及殿司卫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纷纷 。”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又各地妇女有于这天带荠菜花的,据宋赞宁《物类相感志》云:“收荠菜花,置灯颈上,则飞蛾蚊虫不投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男女皆戴荠菜花 。”
上巳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佩兰或是杜若 。相传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 。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 。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 。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 。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 。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 。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 。由此,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 。(出自《太平广记》)
上巳节的来历
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