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作者在诗词韵里读春天.读出了哪些春天的情怀( 三 )


??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 。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17.作者在诗词韵里读春天.读出了哪些春天的情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
3、浑:简直 。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
3、珂:马铃 。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 。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 。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 。在理 。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
2、槛:有格子的门窗 。
3、华:通花 。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