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出自哪首诗

出自:《七律·到韶山》作者:毛主席
原文:
《七律·到韶山》
【作者】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 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 遍地英雄下夕烟 。
白话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 , 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 , 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 , 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 , 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出自哪首诗

扩展资料:
《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 。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 , 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 , 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 , 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 , 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
创作背景:
韶山 , 一名韶山冲 , 在湖南湘潭西北90里 , 是毛泽东的故乡 。1925年1月 , 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 , 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 , 后有组织人民协会 。
1927年1月间 , 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 , 又一度回到韶山 。这次回到故乡 , 忙了三天三夜 , 向群众作了讲演 , 组织了几次农民运动工作座谈会 , 听取了党支部的汇报 。
他特别指出要建立农民革命武装 , 随时准备粉碎反革命破坏农民运动的阴谋 。这之后 , 韶山一带的农民运动更加深入发展了 。
三个月后 ,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接着湖南反动军阀也于5月11日在长沙突然袭击总工会、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 , 逮捕屠杀革命党人 , 这就是血腥的“马日事变” 。
这个事变激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愤怒 , 各地立即组成革命武装 。当时韶山也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湘宁边区司令部 , 集中一千多人的队伍 , 三百多支枪 , 准备配合友军夺取长沙 。
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 , 这个革命计划没有成功 。农民武装力量反而被反动派各个击破 。后来反对派的军队分三路进攻韶山 , 农民自卫军英勇抵抗 , 终因众寡悬殊 , 失败了 。接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 , 许多农民都壮烈牺牲了 。
从此 , 经过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 终于在建国后的第十年 , 毛泽东才得于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乡 , 一别32年 , 故乡的面貌全变了 。
抚今追昔、感而赋诗 。毛泽东在这次返乡 , 一共住了两天 , 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 , 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 , 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 。
这首七律 , 是25日深夜写成的 。尽管1959年 , 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 , 正陷入困境 , 毛泽东此时忧心忡忡 , 但作为浪漫诗人 , 他在故乡、在历史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力量 。
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 , 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呢!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 , 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 。
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 , 也饱含了这种激情 。


唯有牺牲多壮志,无数英勇下西烟是谁的诗词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
别梦依稀咒逝川 , 
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 , 
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教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千重浪 , 
遍地英雄下夕烟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出自哪首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谁“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教日月换新天”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到韶山》之中,其诗全文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 , 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 , 黑手高悬霸主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