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罗裙的诗句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宋代:张先
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 。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 。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 。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宋代: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带有罗裙的诗句】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清代: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宋代: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际已开始斗草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西京杂记》载:“汉宫女以七月七日登开襟楼,寄七子针”,以示向天上织女乞求织锦技巧,称之为“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
求:含有“裙”(罗裙)的诗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 。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李商隐《江南曲》
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 。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
白居易《小曲新词》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孟浩然的《春情》
元稹的《晚宴湘亭》中,舞女红裙碧袖,歌甜舞旋,令人心醉 。“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 。”
杜牧的《偶呈郑先辈》里,少女淡妆婷婷玉立,款款动人,绣着双凤,散发着郁金花香裙子似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叫人心驰神飞 。“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
李贺的《兰香神女庙》讲到一种“金丝裙”,它那样清雅馥郁,冰清玉洁的美丽,说明了当时裙子的新品繁多,美不胜收 。“舞佩剪鸾翼,帐带涂轻银;......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 。”
还有象“黄陵女儿茜裙新”、“女妆素面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白色罗裙翻酒污”、“榴花不似舞裙红”、“白妆素面碧纱裙”等诗句
带有罗裙的诗句

形容完美女人的七字诗句有哪些?1.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2. 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3. 采莲曲二首
唐代: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
带有罗裙的诗句

有一句诗词叫什么罗裙褪香风薰,美酒醉,红唇轻启罗裙退 。释意:美人喝多了,准备解衣休息 。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