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渔家傲300字( 二 )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
对渔家傲秋思提出的古诗赏析问题和答案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
古诗鉴赏:渔家傲 朱服“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 。“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 。“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 。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 。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 。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 。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
初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 渔家傲 是哪首啊,很急啊~这首吧⊙▽⊙
渔家傲·秋思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谢谢~
语文 分析 古诗词 《渔家傲·秋思》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
- 密林寻踪——野生动物观察笔记读后感1000字
- 德祐的门店复制模式——如何快速培养人才? 薄荷曼哥
- 财神爷|大年初五可不可以把财神爷爷擦洗—下
-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二)
- 小年——日子越来越甘甜,人生越来越灿烂
- 无人机空中守护,共筑安全校园——山东理工大学创飞科技实践团对
- 宣讲日记——相信思想的力量
- 永生——为什么不是被人类最重视的科学命题
- 丁丁冬冬学作文——创意写作(3~6年级)读后感100字
- 二年级广播稿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