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安的诗句!( 三 )


抬头望塔 , 偶有几株小小的野草野花生长于塔上的石墙瓦缝间 , 嫩绿鹅黄的星星点点 , 给这庄严大气的千年古塔添了几分活泼灵动 。
帝都宜使思秦唐
在西安这样的城市 , 若只沉湎于花木之美未免过于轻浅 。从一走出火车站 , 入目的灰色城墙便开始提醒:这里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王之都 。
穿越是无可能 , 只好凭吊 。
之前已无数次地在影视片里看到兵马俑坑 , 也有收到复制的陶土兵俑做礼物 , 但当自己进入一号坑里 , 亲眼看到那些兵俑、马俑、阵列、陶土碎片 , 亲手触摸坑壁的黄土 , 才真真实实地感受到震撼 。一个人 , 要有多么强大的信念和力量 , 才可以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同样是这一个人 , 又该是多么的贪恋和惧怕 , 才会兴起要建这个墓葬群的念头 。始皇帝 , 他开创了一个前无来者的时代 , 却不可能逃过有始就会有终的宿命 。也许吧 , 任谁立于权力的巅峰 , 都会忘记来路 , 都会迷失于荣耀 , 都会比常人更恐惧于死亡 。
一个小展厅里在做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展览 。艺术家用金银箔为材料绘制了秦始皇的六匹战马 , 主题即为“神马” 。结合当今的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来看这巨大的墓葬遗址 , 只觉讽刺中略含悲凉 。
比较起来 , 反而是女人看得开一些 。有关武则天的无字碑 , 世人流传多种说法 , 而我宁肯相信 , 精明如她 , 必定看穿了一切 , 于是 , 是非功过 , 留待后人评说——这样的气魄 , 始皇帝当自愧弗如吧 。我没有再去咸阳乾陵看她 , 她应该也不屑得被后世游人穿梭打扰 , 生时 , 已活得辛苦 。
说到碑 , 不得不提碑林 。
碑林就在南门墙根 。穿过长长的热闹的古玩市场 , 最深处 , 静谧的一隅 。这个时代 , 越是与喧闹对比 , 越能感觉出安静的力量 。在一个又一个展室里缓步徐行 , 看那些或工整或狂放的笔划 , 那些残破的、曾经精美的纹刻 , 那些在历史书里存在的名字 , 怀古之思不曾间断 。
其实 , 那些纪念功业表彰成绩的石碑也不过是为虚名 , 历史虽久 , 书法虽美 , 却不能使我感动 。只有在第一展室里 , 那些出自不知名的工匠之手的、密密麻麻却工工整整的典籍 , 让人心惊 。那是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 , 将经典刻于石壁 , 以拓印装订成册 , 供人阅读学习 。如今的阅读是方便了太多 , 不仅有纸质的书 , 还有电子书 , 而爱书的人 , 还有几多?不由念起狄更斯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 , 这是最坏的时代——希望只是我太过悲观了 。
西北美食亦豪爽
西北人擅做面食 , 这点早有耳闻 , 而对于我偏向于米饭的肠胃来说 , 不免有些担心会愧对 。事实证明这担心大可不必:新鲜的吃食对吃货来说总是好的 。
钟楼向西 , 鼓楼脚下 , 是市民口中的回民街 。坐在老米家泡馍店里 , 对面是当地一对老夫妇 。每人一个大海碗 , 就着甜蒜和辣酱 , 吃得满头汗 。那个海碗让我有些疑虑 , 是不是吃得下?老爷子抬头笑了:我年轻的时候 , 能吃两大碗 , 泡七八个馍 。此馍非山东人熟悉的馒头 , 而是一种叫作托托馍的面饼 , 泡在肉汤里仍不会失去筋道 。粉丝、肉块 , 辣椒 , 再辅上一碗清口用的羊汤——若非别人告知 , 我断不敢相信那是羊汤 , 竟是极清爽又不失鲜香的——一大海碗的泡馍被我消灭得干干净净 。
裤带面也是此行的惊喜 。落座后店家会先呈上一大碗酱汁及几个料碟 , 而后才端一盆面上来 。面宽约四五公分 , 又薄又匀 , 长长的一根 , 吃时须自己将面捞进酱汁里搅拌入味 。这面也叫“biang biang面” , 那个“biang”字大约是陕西人自创的 , 写法很复杂 , 词典里并查不到 。
西安的吃食无关精致 , 只是实在 。到哪儿去都是满满当当的大盆大碗 , 让人哭笑不得 。再加上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 , 真让人感觉到西北人的豪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