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祺简介( 十 )


宣扬着复苏的人性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欲望和索取,但同时更有最简单的付出和给予 。为什么要用看不见的东西,即所谓的论理道德来捆住它呢?人与人的交往中,人的生存中,若没有人性的自由来参与,则再自由的物质世界也无法填补这种心灵世界的虚空 。人的脸上始终是面具,看不见下面真实的表情:人的生活像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野兽,即使给它最鲜最美的肉,也无法比拟自由给它的无上的快乐 。或许世界汪曾祺
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被束缚的,但人性却是永远无法被束缚的,它会用尽所有力量冲破一切阻碍,寻找到心灵的归宿 。这是它的天职,是它历尽困顿辛苦仍不懈的追求和目标 。有时,情感会战胜理智,或许这就是人性苏醒的时候 。人最初的善良和勇气,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这种人性下的追求,才是美好的追求;这种人性下的胜利,才是正义的胜利 。人性之善,是世间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社会灵魂的梁柱 。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的复苏,这正是《受戒》的伟大之处 。
曾受业于沈从文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 。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 。《受戒》刚发表的时候,受到很多赞扬,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其写法确实与50-70年代人们所习惯的小说写法大相径庭 。它不但没有集中的故事情节,其叙述也好象是在不受拘地信马由缰 。表现在小说文本中,就是叙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别多,如果按照传统小说"情节"集中的原则,很可能会被认为是跑题 。例如,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叙述当地"当和尚"的习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 。不但如此,小说的插入成分中还不断地出现其它的插入成分,例如讲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连带插入叙述庵中几个和尚的特点,而在介绍三师傅的聪明时又连带讲到他"飞铙"的绝技、放焰口时出尽风头、当地和尚与妇女私奔的风俗、三师傅的山歌小调等等 。虽然有这么多的枝节,小说的叙述却曲尽自然,仿佛水的流动,既是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的、流动的 。汪曾祺自己也说:"《受戒》写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 。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写的翻译!!!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译诗】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