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春望最后一行浑欲不胜簪浑和胜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1、浑:简直 。
2、胜:受不住,不能 。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头之间,顿觉白发稀疏,几乎难以插簪 。
4、全诗原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全诗翻译: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光明媚,只有荒草丛生 。
感慨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禁掉泪 。怅恨离别,听到鸟叫都难免心惊 。
战火连绵,已达三月,一封家信贵抵万金 。
搔头之间,顿觉白发稀疏,几乎难以插簪 。
杜甫诗《春望》中“浑欲不胜簪”的上一句春望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
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④不胜簪⑤.
注释
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国:国都,即京城长安.破:(被)冲开;攻下.
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恨别:悲恨离别.
③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值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④浑欲:简直.欲:将要;就要.
⑤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胜:承受
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诗句中描绘了一位苍颜白发、愁绪满怀、为国为民为个人飘零身世而忧心忡忡的老诗人形象 。
2、出处:杜甫烦人《春望》 。
3、全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4、注释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
5、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
6、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
杜甫《春望》浑欲不胜簪一句中“胜”“簪”怎么读
杜甫的 春望 中,最后一句“浑欲不胜簪”的胜读一声还是四声,怎么翻译?老师讲的是一声,翻译是“忍得浑欲不胜簪 【读音】hún yù bú shèng zān
【解释】浑:简直.
胜: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任.不~其烦.
簪:用来绾(wǎn)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两句诗怎样赏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杜甫诗春望最后一行浑欲不胜簪浑和胜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愿望清单
- 别让期望误导了感知
- 《望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 《地狱里的希望》经典读后感有感
- 转眼又是一年,希望就在心间
- 鼓励孩子|鼓励孩子的经典100金句,对孩子鼓励与期望的话
- 史上最漫长的一场战争:理性控制欲望之战!
- 丈夫要离婚,重病妻子希望再等等,丈夫:两年了,不想再过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