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无形为有形的写作手法

你所说的及时以实写虚的写作手法: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 。写景是实,抒情是虚 。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这是虚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叙事寓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是言志,是虚 。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
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 。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也是虚和实的关系 。
二、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写景抒情的目的 。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 。
三、虚实与比喻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 。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 。“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 。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
四、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空白艺术的关系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大量运用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 。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 。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运用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
以上四种类型虚实结合的现象实际上与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艺术手法重叠 。值得重视的是下面的几种情况 。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 。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作者把这些事情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 。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往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以上这些都是写己逝之景,是虚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