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一、状语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
1.何有于我哉?(《(论语)十则》)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
“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 。
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出师表》)
“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 。
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 。
7.今诸生学于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
“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 。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1.屠惧,投以骨 。(《狼》)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
(三)其他 。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伤仲永》)
“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 。译为“从扬州
回来” 。
二、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
1.介宾倒装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可译为“为什么” 。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 。“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
何以战?(《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 。“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 。
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 。“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 。
2.谓宾倒装 。
何有于我哉?(《{论语)十则》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 。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 。“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 。“之”,代词,代春意 。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