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词20首附赏析( 五 )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谷纹②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
【注释】
①营营:纷乱 。②谷纹:水波纹 。
【简析】
迁谪黄州的郁愤,似乎全已在东坡夜饮中舒泄 。来归临打开亭寓所,妙在"仿佛三更",或许不到三更?醉中谁能辨清!"敲门"是白费劲了----小小家童竟也有如雷的鼾声 。好在寓所临江,听江声比自比鼾声有味,但醉立到天亮也累,"倚仗"正物我两适!
苏轼的诗歌赏析因为不知道你要赏析他的哪首诗,故先给你一篇,权作参考:
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 。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 。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 。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 。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 。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
苏东坡的诗词20首附赏析

苏东坡的诗词,蝶恋花,谁有赏析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题 解】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双调,六十字 。
这首《蝶恋花》作于何时已不可考 。只知苏轼晚年贬官惠州期间,曾叫随行的侍妾朝云歌唱 。这首词在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得中,表现出作者寂寞失意的惆怅 。
句 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