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及相关诗句( 四 )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3、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4、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5、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三、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
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江苏)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故事、古诗“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
该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
习俗:"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
故事: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河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 。
古诗:鹤发垂肩尺许长,
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 。
端午节的习俗及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