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主要是在哪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思想与性格的

儒家思想博大庞杂, 源远流长, 在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儒家的天命思想、人性思想、仁礼思想和小康思想在中国的民族心理中有很深厚的积淀 。
天命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宰 。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主张“ 畏天命” 。认“ 命”敬“天” , 在汉民族中是有传统的 。自古以来, 汉民族民间普遍认为生死、婚姻、富贵等是吉是凶均是“ 命中注定”的, 为天意之安排 。决“ 不怨天” , 也“不怨人” 。在天人相通思想的影响下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们常常把希望寄托在“ 老天爷开眼”上从而形成了敬“天” 的观念和种种敬“ 天” 的风俗习惯 。宗教观念淡薄是汉民族意识形态上一个突出特点, 。这与儒家的天命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汉民族所奉的“ 天” 是神性的“ 天” 转化、最后完全被人性的“ 天” 取代的“ 天” , 所以早在孔子之时, 在祭祀问题上就有了脱离宗教的倾向 。孔子重人事, 轻神事,重今世, 轻来世, 脱离宗教的思想的思想对汉族的思想有很大影响,其直接影响居是在汉族源远的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宗教曾经占据过统治地位,在汉族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全民族信仰哪一个宗教的事情 。
人性, 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儒家人性思想的精华是关于“ 生而自然”和“ 人之所以为人”的观念 。所谓“ 生而自然” , 即荀子所言“性者, 天之就也之性” 。其最显著的表现在人伦亲情至上的家庭观 。在儒者感天地生生之德的理论预设下,父母的生养之恩自然是天高地厚,可与日月齐辉,所以子女与父母的伦常关系是人伦的基础,孝是这层关系的核心,也是儒家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的中心内容 。所以在汉族思想中子女孝顺父母,供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同时也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不可或缺的!
仁与礼,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者爱人, 是处理好人与人间复杂关系的既深刻、又明嗦的概括, 这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孔子在强调仁的同时, 又强调礼 。儒家思想经西汉的“ 独尊” , 隋唐的“ 科举制” , 宋明的“理学化” , 仁礼思想也随之深深地积淀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之中, 无孔不入地渗透于汉民族政治体制、道德意识、行为模式、思维方法、感情态度、审美心理、文化艺术、社会习俗、家庭风范的一切方面, 常成为汉民族群众一种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习惯 。如“ 义”的观念, 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和规定着汉民族千家万户的家庭,积淀在汉民族的民族心理之中, 化作汉民族的一种心理状态 。铸成的汉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成了汉民族所有“ 志士仁人”的脊梁骨, 造就了汉民族“舍生取义”的伟大民族精神 。
孔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下为家”的小康思想 。儒家的这种小康思想, 积淀在汉民族的民族心理之中, 化成自给自足的小农价值观 。自古以来, 汉民族人民, 特别是占人绝大多数的农民所追求的是安定、温饱、平稳的生活, 希望在自已的家庭生活中, 能“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严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 更希望能做到“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在小农价值观的支使下, 汉民族长期保存着重农桑、尚节俭、不好工艺、不善商贾、敦厚诚实的古朴民风 。
现今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现今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 。古典诗词有助于今人更好的理解历史 。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 。古典诗词锻炼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中国的知识精英讲究精神交流,文人墨客都是在一唱一和中表达观点,头脑风暴的 。
一、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 。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国家,这是中国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的关键内在 。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西方国家的艺术代表是雕塑建筑,而中国则是诗歌书画 。
历史传统就有注重诗教,而诗歌创作和推广更是绝无仅有的,从周朝开始的采风辑《诗经》,到孔子不遗余力的推广教化,这是中国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的发轫,自此中国人的智慧总结就离不开诗歌表达 。
第一骚客屈子胸怀理想与苦闷投身汨罗,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伟大诗篇《离骚》,成就开山绝唱 。自此开创了中国精英文人浪漫主义先河 。
中国人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的角度观察问题,总能得出公允的结论 。而近来南中国海中菲“黄岩岛”之争就是菲方无视历史的结果 。未来在国际社会上捍卫主权的时候,仍需要将历史依据讲给世人听,假使征伐师出有名;古典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 。近代诗人黄遵宪的一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传达给了清政府无能在甲午战败后屈辱割台湾给日本的历史;诗圣杜甫的作品被称之为“诗史”,可能从卷贴浩繁的官方史册上并不能了解“安史之乱”对社会民生带来的具体影响,而从《三吏》、《三别》,从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今人也能感同身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动荡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