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少年壮志的故事( 七 )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离开故乡江苏准安,来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 。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 。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 。”,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
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当时,周恩来年仅12岁 。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 。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
2、鲁迅《弃医从文--因社会现实而改变》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本来是学医的 。但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在课间加映的日俄战争的纪录片上,看到中国人被说成俄国侦探而被砍头,死者和围观者都很麻木 。这使鲁迅认识到:“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于是鲁迅下决心弃医从文,终于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
中国名人少年壮志的故事

3、《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
4、《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
5、班超《投笔从戎--因社会现实而改变》
东汉时,有一个叫班超的着名人物 。他从小就很有志气,立志要为国家干-番事业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阳担任校书郎,他与母亲也随同前往 。由于生活艰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誊抄文件,每天从早忙到晚,所得的报酬只能维持生活 。
一天,班超一边抄着文件,一边想起自己的抱负,心情非常激动,忍不住猛然把毛笔扔到地上,叹息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别的大志向,也应该学习张骞,在与别国的交往中建立功勋,以取得封侯 。怎么能老是埋头于笔墨纸砚之间呢?“不久,他参加了军队,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而得到了升迁 。
后来,朝廷又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在多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班超只带着少数人,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和古罗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做出重要的贡献,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在西域三十余年,直至和帝时,才因年老回国 。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