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几个高考的诗词鉴赏的题目啊

2008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诗词鉴赏题答案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
答: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
2006年高考全套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全国卷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答:
12.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 。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
【答案】:(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 。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 。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 。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