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古诗词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是什么意思?

在许多场合引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出处及解意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 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 , 故国东来渭水流 。
许浑的这首《咸阳城东楼》 , 写的是在咸阳城头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感慨 。古诗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 , 整首诗都不错 , 且不乏名句;也有的整首诗很难说多么好 , 但某些句子却写得很精彩 。许浑的这首诗就属于后面这种情况 。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 , 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
开头说 , 登上咸阳城楼 , 城外的一切 , 引起我登高怀远的哀愁 。芒荻(蒹葭)和杨柳 , 都使我想起与它很想象的那个水中的汀洲 。这里 , 主要是自然环境的某些特点 , 引起作者对两个不同地方的联想 。从句中“万里愁”“似汀洲”这些语言来看 , 似乎是指江南水乡 , 作者是丹阳人 , 很可能指的就是他家乡的某个地方 。“万里愁”也可以说就是作者怀念老家的乡愁 。
“溪云初起日沉阁” , 据作者自注 , 句中的“溪” , 指咸阳城南的皤溪 , “阁”是指城外西边的慈福寺阁 , 写的是咸阳城楼所见 。意思是说 , 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 , 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 。这说明了时间已是傍晚 , 而且开始显出了雨意 。下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 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 , 雨意越来越浓 , 大雨即将到来 , 城楼上 , 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 , 却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 ,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因为这里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这种自然界变化的特点 。但是 , 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 , 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这个时候 , 唐皇朝的统治 , 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社会也是到了大变动的前夕了 。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 , 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能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同性的特点 , 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 , 就比较容易理解 , 它的引申意义 , 就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
第三联“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这两句说的是同一个内容:在傍晚飞鸟停息和秋天寒蝉长鸣的荒草杂树丛生的地方 , 原来是秦汉时代的旧宫苑 。但是 , 上下句的意思 , 又有所区别:上句“鸟下” , 主要是写动态;下句“蝉鸣” , 则是写声音 。而且 , 上下句的对仗 , 对得非常工整 , 鸟下对蝉鸣 , 绿芜对黄叶 , 秦苑夕对汉宫秋 , 在语言的声调 , 含义 , 词性等等都很严谨地相对 。
第三联 , 是接着前面咸阳古城来说的 。这是秦代的都城 , 汉代京城长安与它只有一河之隔 , 登上咸阳城楼 , 就自然联想起秦宫汉苑 。它跟第二联又有含义上的内在联系 。第二联是写大变动在即的预感 , 这一联则是写历史上皇朝没落的不可避免 。当年何等繁华的秦宫汉苑 , 现在只留下乱草杂树中的宿鸟和鸣蝉了 。唐皇朝的前景如何?它也已显示出了衰败没落的征兆 , 整个形势已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 。它的前景必将与历史上兴盛一时的秦汉皇朝一样 , 留下来的 , 也只能是乱草杂树 , 一片荒凉了 。这种内在联系在末联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作者说 , 过往的行人们 , 不必去问过去历史上的事 , 社会在不断地变迁 , 秦汉却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 , 只有渭水却依旧不息地东流 。这结尾虽然是发议论 , 但却没把意思说尽 , 而是给人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
类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词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