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唱歌》教学反思如何写?

《唱山歌》是四年级下册,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节课 。梦霞老师和我都曾经上过这在教学这一堂课时,在自己上和听课的过程中,感到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谁唱歌》教学反思如何写?】一、莫让乱花迷人眼——关于最有用的素材选择
《唱山歌》一课教学内容选自《刘三姐》,脱胎于广西民歌,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是耳熟能详 。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故事是遥远的、旋律是拗口的 。可以说,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音乐贮备很少 。同时我们发现,这堂课可以选择的素材很多很丰富 。从电影《刘三姐》到斯琴格日乐翻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 。可以用的素材也比比皆是 。不光教学素材的安排与取舍,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在欣赏教学中,由浅到深 。从尽量贴近原生态的歌曲欣赏(教师的演唱)到经过整理配器的版本的欣赏,在到现代音乐方式对他的改编;在新歌教学中,有聆听(听)到部分的参与(一领众和)在到摹仿在到独立演唱最后在启发创作不同的歌词 。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力求作到抓住内核与本质,素材很多,很丰富,莫让乱花迷人眼 。弱水三千,我只要最有用的那一瓢 。
二、相和山水间——关于最有效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一个课堂环节设置了 。无论学科,无论课型,被广泛使用 。但什么样的情境最有效?贴切、简洁、系统,这是笔者在本课的一次次设计中感受到的几点 。
说起情境的创设,最常用的一招,便是风光的导入 。本课所对应的广西、桂林山水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一开始,我精心设计制作电子幻灯片从风光到民俗涉及到人文历史特产等等 。在试上时发现反映不是很好 。走马观花的浏览使学生心浮气燥 。注意点太多之后反而什么都没有注意到 。后来我也沉下心了问自己,这里的情境到底要起什么作用 。其实这里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心理上地理位置的暂时性转换 。感受一个适合于“山歌”产生特定的音乐地理环境 。(山的开阔使广西山歌悠远,水的柔和又让广西山歌不失细腻) 。能起到这个作用,那就够了 。所以我们马上进行了调整,用简单的几幅最富代表性的图片、配上寥寥数语的解说简洁明快的切入了正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另外,情境的创设不应只体现在多媒体等表面的导入上 。更不能应景似的在开头处出现了一下就不见了踪影,那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在我看来,情境创设而更应该是一个系统,从头到尾延续在整堂课中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发挥作用 。这堂课,从一开始与老师的“唱和山水间”到参加“漓江边的对歌会”再到学完后师生两大阵营的对歌、学生之间的对歌,都是在创设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 。其中“对歌”这一环节,还加入了送绣球等具有民俗特色的鼓励方式,成功的将学生代入了特定的情境 。我们还在课堂上设计了“口耳相传” 。即由老师带领学生哼唱和接唱 。最大范围发挥了民歌“模仿”的本质 。这本身也是对民歌产生的原生态的一种情境再现 。最后的环节中,老师用稍作改编后歌声感谢同学的参与和学习,这一切都没有离开我们创设的情境,那就是相和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