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14)


三、关于教学资源的运用
本节课,正像我在设计特色中提到的:“文本、意境、情感在音乐中相融相生 。”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许多音乐和图片 。目的很明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前的谈话,我播放的是截取的《渔舟唱晚》,我把节奏快的地方删了;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诗句时,欣赏黄河奔流的图片,我播放的是比较欢乐的《黄水谣》;观看荒凉的玉门关,茫茫弋壁滩时,播放的是《梅花三弄》;诵读描写战争残酷与无情的古诗时,配的是《红豆曲》;出示描写杨柳送别的古诗时,配的是《阳关三叠》;出示亲人思念战士的场景,放得是悲伤的曲子,而交流妻子、老母和儿子对战士思念的环节,我配的是非常感人的《夜曲》,最后结束,点明“呼唤和平”的内容时,我配得是萨克斯管《回家》 。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所以我通过图片和音乐进行渲染,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 。在两所实小上的时候,效果都是出来的,有些学生当堂就流泪了,特别是在亲人思念战士这一环节,尤其明显 。这说明,音乐与图片的烘托还是有效的 。但是,在这堂课上,学生他们显得很自信,也显得很轻松,显然音乐和图片所创设和情境对他们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
在上课前,我对“折柳赠别”这一环节中是否要用诗句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保留了 。我引入“折柳赠别”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战士要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因为《折杨柳》所表现的是离愁别别绪,更表现了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诵读折杨柳赠别的诗,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但周老师说没有必要,《折杨柳》只是“别解”,既是“别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但我觉得,因为战士用羌笛吹奏《折杨柳》,更能表现他们的思念之情,这对本课的主题有关,有助于学生理解战士戍边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
当然,我自己就以为描写折柳赠别的古诗嫌得似乎多余,应该还是去掉好,但是我觉得,折柳赠别还是需要 。毕竟对主题思想有用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这节课的思考还要思考 。不成功的课也许更有研究价值 。

《凉州词》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
1、简介作者王之涣 。
2、解释题目 。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
4、理解诗意 。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