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春天的古诗和解释( 三 )


8,王驾《雨晴》赏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 。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 。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 。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句,明代文学家杨慎评道:“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硬说应当改为“十里”才可听可见,岂不令人哭笑不得?
9,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 。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 。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 。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 。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 。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 。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 。《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 。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 。"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 。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