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敏字的诗句有哪些( 六 )


浅谈诗词中的用典技术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用典分析
内容摘要:同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的诗词有同也有异,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用典的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用典进行分析 。
关键词:用典苏轼辛弃疾
宋词风格的两大派别:婉约和豪放 。婉约的婉转缠绵、含蓄蕴藉,如本单元的柳永的《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豪放的气势雄放,开阔雄浑,代表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和豪放派他们有不同之处,那么豪放派中不同词人的作品也会有不同之处的 。所以我在安排教学时把苏辛的词放在一起来对比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在对比阅读之前,教师先对作者和写作背景作了一定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再小组讨论,最后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公布出来,师生共议 。因为学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词的内容很好把握 。所以要求讲完,学生很快进入状态,一会儿沉思,一会儿会心微笑,用笔不停的在本子上写,小组热烈讨论,最后一个环节,每组代表发言,有位学生回答二者都有用典之处,苏词中写到公瑾,辛词中写到的孙仲谋、寄奴、刘义隆、廉颇都是用典 。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反对,同学的意见很难达到统一 。所以我 觉得 有必要重申一下“什么是用典”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 。①加大了词的容量,丰富了词的内容 。因为典故中已包含了前人创作的思想和形象,所以在词中用典常可用少量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苏轼站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前想到了古战场“赤壁”,在这里,曾有多少英雄豪杰施展谋略,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仍功成未就,而当年“赤壁之战”时周瑜才三十几岁,就战功累累 。于是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只是他有感而发 。并不是用典,用典是用简单的词语来代替历史故事 。
苏轼的词中也很少用典 。而辛弃疾不同,辛弃疾的词中大量用典,用典是有原因的,不能随便使用 。辛弃疾南归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朝廷应有的重用,反而屡遭猜忌和打击,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也曾多次奔走呼号于统治者之间,以恢复中原、拯救中原父老为己任,一上孝宗《美芹十论》,再上丞相《九议》陈清利弊,分析形势,力主恢复 。然而他所得到的,是南宋统治者和权臣们的白眼,甚至是陷害和打击:“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辛弃疾《论盗贼札子》)正如徐釚《词苑丛谈》所说:“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其用 。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 。”正是:“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柳燕,得知消息 。”因此,诗人不得不把满腔的救国壮志,郁勃深情,借助于各类典故,曲折隐晦地表现在词作之中,或托古讽今,或借古喻今,或痛斥权臣奸佞,或用以自况,全部都蕴含着作者的爱与憎,好与恶,用典,已经成为他含蓄委婉、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是作者在社会情况下以词为“陶写之具”的必然产物 。
由于作者确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用典贴切而精妙,非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辛弃疾长于用典,精于用典,是和他本人的文学造诣分不开的 。近人邓广铭说他“特别是在闲居上饶、铅山期内,架书甚多,可以经常地出则‘搜罗万象’,入则‘驰骋百家’,胸中遂也贮有万卷之富 。”和他同期的爱国诗人陆游也说他“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看来辛弃疾确实学有五车之富 。但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到底用了几个典故,争论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