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李后主的诗词( 二 )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
晚凉天净月华开 。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更多诗词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7506.htm#5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506.htm#5
李后主的诗词怎样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
李后主在亡国时,写下的表达亡国之恨的诗词有哪些?1、《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
释义: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
2、《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释义: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
3、《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
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释义: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