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为题材的古诗( 五 )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 。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 。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 。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 。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 。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 。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 。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十二首,布局均匀 。象一轴农村风俗画的长卷,每组绝句是一个片断,而每首诗都是长卷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一组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歌颂了劳动和农民的质朴,揭发了封建的剥削制度 。艺术上“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我们先来看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春恬静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 。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 。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 。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 。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动来反衬静 。首句写动景,但它却加深了“日长无客到田家”的静 。三、四句写动景,却反衬了整首诗所描写的静 。其次,“蝴蝶双双入菜花”是抓住了农村静景的细节特点来描写的 。
再来看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的景象,表现农村男女老少的劳动生活,赞美了农民的勤劳 。
首句写成人的劳动生活,白天出门从事耕田之类的田间劳动,晚上到家还有绩麻纺线的室内劳动 。次句写儿女的家内任务,烧饭、扫除之类的事 。三四句写童孙的游戏 。“学种瓜”虽是游戏,它的内容却是模仿劳动 。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儿童都对劳动充满了热爱 。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农民的勤劳 。
这首诗描写层次井然,先写成人,次写十五六岁的儿女,再次写几岁童孙 。这些人,实际上概括了农民人家所有的人 。同时也概括了农民整个的一生情况 。细节描写运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细节使整首诗显得十分风趣 。
再次,我们来看一首揭发封建剥削制度的诗:
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
无力种田聊种水,近来水面也收租 。
这首诗写秋日农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