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读后感100字( 六 )


8.谁在伤害中国儿童?
在这个大问题下,杨早接连追问了一系列的问题:儿童是父母的财产吗?怎样对待儿童才算“文明”?西方式教育就不需要反思吗?社会和国家能帮上忙吗?为什么只能选择一套教育法?……《早生贵子》仅仅是一本育子亲子之书吗?熟悉杨早的人就会知道,如果最终不对社会的现实话题加以观照,他是不会甘心的 。
9.见义勇为耽误高考,能单独重考吗?
也许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能啊 。杨早却明确表示反对:“世上有比道德激情更清醒的东西, 那就是立法者思维 。”桑德尔的《公正》一书中有很多类似的命题,理清其中的概念并加以辩论,是非常烧脑的一件事 。杨早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地去抬杠那种“显而易见”的结论?我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倾向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我的心中是有答案的,但我担心,“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可靠 。
10.留学生觉得美国真好,为什么还要回中国?
杨早谈的是一百年前的中国 。这个问题似乎并不符合当下的情形 。尽管中国已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美国摹本”,面临文化差异和进入主流的难度,今天大多数留学生依然还是在努力地想留下 。七十多年前费孝通在对比中美文化时表达了这样的困惑:东方和西方究竟在什么东西上分出了东和西?这个困惑更像是一个诘问 。而答案则比较残酷:“文化是一个整体,你不太可能只要文明、富强,却拒绝文化背后的一套容易格格不入的法则 。”
11.鲁迅当年怎么做父亲?
受新文化运动冲击,父子关系的观念开始重建 。鲁迅说过:不求任何回报的爱……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杨早则问到:鲁迅后来有了自己的儿子海婴,还能不能坚持自己十年前的理念?每一个父亲都将面对同样的现实难题,无论你有什么激进或传统的思想,是文豪还是一个普通人,都摆不脱父子关系中那一份真实的纠结:“事事包办的父亲,与放任不管的父亲,是两种极端,执两用中,怎样取得某种平衡?自由发展与溺爱放纵,严格要求与压抑天性,它们的界限又在哪里?教育理念与育儿实践,如何在生活中达成一致?”但鲁迅“任何时候都能与小孩平等对话 。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父亲都拥有的” 。我从杨早和儿子的关系看出,杨早是深受鲁迅影响的 。……
仔细想来,我所认识的杨早,不是“悲观主义者”的话,至少也是“不自信”的那一类 。“不自信、不自卑”,正是他在五四百年那天提出的观念 。正因为这份不自信,才有在《早生贵子》中努力的自问自答 。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走出自卑 。
跳开本书再多说几句吧 。2014年我和我妈妈合著的《天晓得》出版,请杨早写了序 。而我为《早生贵子》写下此文,并非还礼,这种往来是我生活中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