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些能让心情平静的句子诗句佛经都行最好带翻译本人比较笨( 三 )


8.《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 。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 。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 。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 。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
9.《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 。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 最好多读《地藏经》了 。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
10.《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 。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 。《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 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
给些能让心情平静的句子诗句佛经都行最好带翻译本人比较笨

扩展资料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 。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 。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 。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 。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 。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 。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 。”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经
佛教指引的人生观很抱歉我这样说,你可能是一个心性甚高,对自己要求又比较严苛的人,这样的性格易受挫折 。希望你明白自尊太大,优越感太重的人是不堪一击的,赶快振作起来吧 。照我看现下没有一部经文是适合你的,临时抱佛脚,越报越蹩脚,佛经还是等你心情平静下来再看吧 。因为佛在每部经文中都要求我们看破放下;你就是不能看破所以执著于事物的外相,因为执著所以放不下,放不下的结果自然就痛苦 。放下有限,才能拥有无限 。其实得到的东西不一定好,失去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不好,修行的人对于一切已成为事实的事情一定要智慧的接受 。佛家的放下并不等同于放弃,放下是指拥有但却内心明白这只是短暂的,不真实的 。这人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的,所以悟到空性的道理,懂得充满智慧的随缘,没有得失的观念;得是暂时的,失也不是永远的,如果将眼光拉长一点,拉到死亡那一刻,得和失都没有意义 。金钱化妆人的外表,佛法却可以感悟人的心性 。君子有成人之美,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