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出处( 三 )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
问此诗词出于何人,经典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清明时节,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黄庭坚,何许人也?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 。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 。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 。庭坚笃信佛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
古诗《草》《草》
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出处

拓展资料: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
注释:
本诗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