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三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