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关键词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③
能不忆江南 。
【作者】
772-846  , 字乐天 ,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德宗朝进士 ,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 , 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 , 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 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 。晚居洛阳 , 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 , 重讽喻 , 尚坦易 , 为中唐大家 。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 , 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

【诗词关键词】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 , 此词又名《谢秋娘》 , 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 , 双凋五十四字 , 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 , 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 , 首句“江南好” , 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 , 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 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 , 唯因“好”之已甚 , 方能“忆”之不休 , 因此 , 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 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 , 点明江南风景之“好” , 并非得之传闻 ,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 , 又照应了“忆”字 , 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 , 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 , 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 , 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 , 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 , 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 , 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 , 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 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 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
诗词大会关键词比拼 , 有一个问题这个把 , 诗词浩瀚那么大 , 要背完确实有一定难度 , 而且要做到这个份上确实很困难 。因为每个选手的读书层次不同 , 不一定就能达到这个状态 , 说一定还没说到4句就下了 , 当然 , 诗词的制作组应该会考虑到这个问题 , 祥情你可以咨询一下他们的微博
跪求<李煜诗词的悲剧美>要提那些关键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词《虞美人》中的名句 。古往今来 , 这词句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 , 还有以此为题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堪称是一篇流芳百世的佳作 。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最后的一个君主 , 亡国后降宋 , 被宋太宗毒死 。在亡国之前 , 他曾度过十几年骄奢淫逸的君主生活 。他是个出色的文学家 , 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 诗、词、文、音乐皆精 , 除词集外 , 还有文集三十卷、杂篇百篇 。他又是个穷奢极侈的君主 , 命人将墙壁窗户都糊上“销金红罗” , 将栋梁阶砌都“密插杂花” , 他就在这花团锦绣之中 , 饮美酒 , 赏歌舞 。他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 常常念经礼佛 , 直到宋军兵临城下 , 他还在听和尚念经 , 求观音菩萨保佑 。在降宋之后 , 他终日“只以眼泪洗面” , 唯以诗词来寄托他的哀愁 。据陆游《避暑漫录》等书的记载 , 李煜在七夕节 , 即他四十二岁生日那天 , 举行酒宴 , 歌舞作乐 , 又因写了《虞美人》这首词 , 流露出怀念故国的情思 , 宋太宗大怒 , 命人携药酒将他毒死 。
可以说 ,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 。它抒发的虽是一个没落君主的哀愁 , 却引起了普通人的共鸣 , 受到后人的普遍称赏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来看这首词 , 探寻它的魅力所在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