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是什么意思|细读楔子,深思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楔子是什么意思(细读楔子,深思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前不久,一直在写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上的“新儒林外史”的《围城》相关文章,至今已写近20篇相,对《围城》原著的解读已颇为细致,可以帮到喜欢原著的朋友们从多个方面理解作品 。私以为,对作品的解读理解当适可而止,过分解读将会偏离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对作者是一种误解,也是对作者和作品的一种侮辱 。所以决定,“放过”《围城》这部“假儒林外史”,沉浸到真正的《儒林外史》,品味旧时封建知识分子那些事儿 。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社会的范例,讽刺艺术火力十足 。作品集中描写封建知识分子追名逐利、沉醉功名的丑态,也书写了封建社会中各种大小人物势力、无耻、冷血无情的丑恶面目,以写实主义真实的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及原因,从而对旧时官僚的腐败、科举考试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当然,也书写了极少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以寄寓作者的理想 。作者对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的刻画细腻入微,用颇具造诣的语言文学艺术将讽刺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
楔子是什么意思|细读楔子,深思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楔子是写在正文前面的一段故事,用以引起全书的引子 。旨在点明书本主旨,表达作者观点 。《儒林外史》第一回即楔子,章回名字直接给出了目的,就是“陈大义”和“借名流隐括全文” 。
本文将聚集第一回,细细品读,详细分析、深思王冕的故事,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欣赏旧时知识分子的那些事儿 。
【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县人,生于1701年,殁于1754年,生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出生在世族家庭,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是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祖辈功名家世虽不及小李飞刀李寻欢“一门三进士父子姐探花”那样的显赫,也算的是“一时名公巨卿多出”的望族 。祖上蒙荫,到父亲这一辈虽不能算显赫一时,却也是家财万贯 。父亲吴霖起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两万多两的家财 。
可是吴敬梓“素不习治生,性富豪上”“倾酒歌呼,穷日夜”,“生性豁达,急朋友之急”,族人之间有“夺产之变”,“兄弟参商,宗族诟谇”,视之为败家子,“乡里传为子弟戒” 。雍正十一年,已散尽家财穷困潦倒的吴敬梓移居南京秦淮河畔 。生活困顿,恶习不改 。乾隆十九年,酒醉辞世,家贫如洗,无以殓葬,还是好朋友出资才入土为安 。
虽然吴敬梓写出了《儒林外史》这样一部对醉心科场功名的封建知识分子顶级讽刺的旷世之作,但是吴敬梓并不是那么不屑科场功名,反而年轻的他十分醉心科场功名,只是屡屡失利,心灰意冷的吴敬梓才对封建科场失望以致不得不放弃功名 。吴敬梓天生聪慧,读书刻苦,少时便有文名,18岁便考上了秀才,但是后来的举人却因各种原因,屡试不中 。加上家道中落,生活穷困潦倒,本身对八股取士心有排斥,遂心灰意冷放弃科考 。终其一生,其功名不过秀才,还不如所作《儒林外史》里面的范进 。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科场的失百思特网利,才使得他写出《儒林外史》这样一部传世之作,他的历史之名得以流芳百世不是吗?与他同时代,甚至整个清朝,那些科场赢家,显赫的朝中大臣如今又有几个是今人所知的呢?
【“白莲花”王冕】《儒林外史》楔子中,主要讲得就是王冕的故事,元末明初诸暨县的农家穷困后生王冕,幼时家穷无以给养,所以靠给隔壁秦老家放牛糊口,与母亲艰难度日 。母亲也担心“耽误”了他,想必也是期望他能够像有钱人家读书的孩子一样,能够考取功名飞黄腾达 。可是,少时的王冕并没有受此影响,在放牛读书的过程中,偶感山川秀丽,人在画中美景 。被世之自然美景搜震撼,遂心生用画笔留住世之美景 。年轻的王冕,于是开始学习绘画,经过一番学习,因画画可以谋生,可以赡养母亲,也因此博得大名 。
楔子是什么意思|细读楔子,深思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因画画名扬一时的王冕,也因此被一些如危素、时知县等地方官员仕族侵扰 。正是民不和官斗,惹不起的,躲得起 。于是王冕东躲西藏,以致飘落江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预知将受明太祖朱元璋的恩授时,终于躲进深山,虽清贫也自得其乐,终身不出,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