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所有的诗词赏析急( 六 )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 。
〔析赏〕 古代云梦本有二泽(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长江南北,江北叫云,江南叫梦 。这两句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咏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写洞庭湖水之壮阔的-洞庭湖一片氤氲的水气,蒸薰着整个云梦泽,湖水波浪壮阔,直摇撼着岳阳城 。
------------------------------------------------------------------------
黄鹤楼①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作者】
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二年(723)进士 。天宝中,官司勋
员外郎 。《唐才子传》卷一说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
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其边塞诗慷慨
豪迈;《长干行》等小诗清新婉丽,类六朝民歌 。《全唐诗》存诗一卷 。
【注释】
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
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
【品评】
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 (223),以楼址在黄鹤矶得名 。然而费文袆(音
衣)登仙驾鹤于此之说既见于《图经》,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之说又见于《齐
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 。崔颢于仕途失
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 。前半篇就传说生
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
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 。虽
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 。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望汉阳树,
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
四句诗激情喷溢,顺流直下,与前半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
此诗前四句借鉴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龙池篇》,运用了辘轳相转的句式 。
“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黄”字外全用仄声,第四句以三平
调煞尾,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 。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 。但由
于一气转折,自然超妙,且后两联格律精严,故论者不仅不以为病,而且视为
创体、奇格,高度赞扬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之叹;其后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诸诗,均反复效法(见
《唐才子传》 卷一、《唐诗记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 。宋人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
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选此诗,评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
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2,涵虚混太清 3 。
气蒸云梦泽 4,波撼岳阳城 5 。
欲济无舟楫 6,端居耻圣明 7 。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8。
注释
1. 诗题或作《临洞庭》 。张丞相:指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 。
2. 八月湖水平:指八月秋水盛涨,几乎与湖岸齐平了 。
3. 涵:涵容,包含 。虚:太虚,指天空 。太清:亦指天空 。这句是说浩瀚的湖水涵容着天宇,水天混而为一 。
4. 云梦:古代泽名,分跨长江南北,江北为云,江南为梦,面积广八九百里 。后来淤积成为陆地,大约在今洞庭湖北岸地区 。这句是说壮阔的洞庭湖,水气蒸腾,笼罩了云梦泽的上空 。
5. 撼:摇动 。岳阳: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
6. 欲济无舟辑: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和桨 。这里暗喻想要出仕却无人引荐 。
7. 端居:闲居,隐居 。圣明:古代对皇帝的颂辞,这里指因皇帝圣明而出现的太平盛世 。
8. "坐观"二句:《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这两句比喻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法实现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