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清照对诗词的独到见解( 三 )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 。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 。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 。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 。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 。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
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
《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 。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 。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 。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 。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 。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 。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 。
http://tieba.baidu.com/f?kz=108583039
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可以说独到的见解吗?见解,指对事理的认识和看法 。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说独到的见解有些牵强 。
推荐一本好书,对时事有比较独到见解的那种,谢谢

【简述李清照对诗词的独到见解】

新浪竖琴螺的博客,有每天的点评参考消息,比较有哲理性,可以去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