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历史上有地震吗?地震历史记录

一、信阳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南阳历史上有记载的造成破坏的地震应该有五次
清顺治十七年地震
1660年6月9日南阳发生4.7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3°00',东经112°30' 。康熙三十年(1691年)《南阳县志》记载:“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夏五月初二日南阳地震,自午至亥,是日大雨如注,水盈数尺,民间屋庐,垣墙多倾” 。死伤人数不详,经济损失估计1.5亿元 。
1973年宋湾地震
1973年11月29日~12月4日淅川县宋湾丹江水库发生了5.1级震群,6天内共发生大于等于2.0级地震22次 。主震为5.1级 。震中位于淅川断裂带和荆子关至宋湾断裂带交叉处,具有构造地震和水库地震相互迭加的双重特征 。虽震级不高,面积不大,但震源浅、危害大 。在20平方公里震区内,房屋倒塌305间,损坏744间,墙壁裂缝和倾斜的855间,并伴有地面轻微裂缝 。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
1976年内乡马山口地震
1976年2月5日~3月5日内乡县马山口发生4.0级震群,30天内不小于2.0级的地震共61次,震中位于北纬33°15',东经110°57',主震为4.0级,次震为3.7级,该地震损坏房屋3151间,死2人,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
内乡4.29地震
2000年4月29日11时54分46秒,内乡县马山口发生4.7级地震,地震的极震区位于内乡马山口、镇平县四山、高丘一带,面积约60平方公里,震中烈度为6度,震级为4.7级,震源深度16公里 。这次地震共划分了五个裂度区,即六度强区、六度区、五度区、四度区和三度区,其中重点是六度强区和六度区,六度强区也是极震区、重破坏区,位于马山口、四山、高丘一带,面积约60平方公里 。该区域破坏严重,死1人,重伤7人,轻伤21人,破坏房屋87000间,约878810平方米,经济损失5760万元,受灾人口19万,为南阳市近年来所罕见 。六度区是轻破坏区,震感强烈,震区内房屋有轻度破坏,主要是房屋裂缝 。五度区、四度区及三度区震感较弱,破坏较轻 。
地震活动性
【信阳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历史上有地震吗?地震历史记录】南阳市处于华北板块华北地震带与华南板块华南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 。空间上可分为北地震带(三门峡--许昌地震带)和南地震带(南阳--信阳地震带) 。三门峡--许昌地震带包括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许昌、漯河等,走向近东西向,长度400公里,宽度100公里,以平顶山、叶县与南阳——信阳地震带分界,该带属华北地震带 。南阳--信阳地震带走向北西西300°左右,长度370公里,宽度125公里,属华南地震带 。北带历史地震多、震级高、活动强,南带正相反,现代地震多,活动较强烈,南北两带的地震活动明显受到地震断裂的控制,为带状分布,其中南阳表现最明显 。南阳--信阳地震带目前活动处于高潮阶段,仍有发生4~5级地震的危险性,发生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构造交叉节点上:淅川丹江水库构造节点、内乡马山口构造节点、南阳构造节点、桐柏构造节点、信阳构造节点、潢川构造节点、商城构造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