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作者尤应台,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支笔 。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 。但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更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 。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 。《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他,则用沉默的背影告诉你不要追 。
——题记
刚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抓住了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树林,金黄的梧桐树叶铺满了地面,一个看似5岁多的卷发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蓝色大衣和一条大红色的秋裤,只留下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露在外面 。小男孩边踢百思特网着树叶边一脸认真地慢慢走路,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照片下面写着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透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
这是龙应台的文章,表达了细细柔柔的母爱,我反复地读,感动不已 。用了许久的时间仔细看完了这本书 。阅读完整本书又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龙应台阿姨一家人——龙阿姨是中国人,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德国人,他们互相用英语交流 。而他们的大儿子—华安从小就会说中文和德语,就像一个小小的翻译机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在安安四岁的时候就有了飞飞这个小弟弟 。这一对兄弟十分可爱:哥哥因为认为妈妈偏爱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时候安安和飞飞还没接触到生理学,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飞飞会把卫生巾说成尿不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款款深情 。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 。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 。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身体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 。两人相依为命地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 。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 。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 。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母亲而言,对作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孩子低着头,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 。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看似一个在落叶中寻找宝藏的考古学家 。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们走的路和路边的风景,又比如,枯树叶中的奥秘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夹杂着许多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它记载着一个个母亲用爱浇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 。边上那些美丽的文字“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让我深有感触 。作为教师,正如孩子们的母亲一般,熏陶着他们的审美,丰富着他们的学识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孩童般的心灵,他们为我们展示着这个社会各种的美好面貌 。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赐的恩惠吗?而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能真的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