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二 )


【全诗串讲】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不改 。城郭春景,遍地树长草深 。
感伤时势,花儿也都落泪;怅恨别离,鸟儿也会惊心 。
春来三月,战火仍然未断;消息阻隔,家信价值万金 。
发愁搔头,白发越搔越短 。稀疏寥落,簪子都难别紧 。
【言外之意】
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下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 。杜甫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但因官职卑微而未被囚禁,次年三月写下此诗 。
春望所见何物?大好河山未改而国破家离,都城残败、遍地乱草、树木空自凄青 。首联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诗情曲折、工巧自然,出手不凡 。次联进一步把感时恨别而堕泪惊心的感情寄托于本来是喜心悦目的花鸟身上,更显出作者心中情感之强烈 。战争连续到次年三月,造成音信不通、消息断绝,此情人人能解,因此“家书抵万金”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宜其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心中愁闷便频频搔首,乃至发落稀疏、新发短浅,连簪子都几乎要别不住了,足见忧愁之深长不断 。且于家国之恨外,又见白发衰落、老之将至,更增一层垂暮之哀 。
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 。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 。
[译诗]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题解]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春望》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原诗及解析: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
1.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 。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 。二说皆可通 。
3.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 。抵万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
4.浑欲:简直要 。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 。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 。沈得潜注意到这两句诗是"乐处皆可悲"(《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 。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 。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 。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
《春望》中最让人感悟到诗人爱国情怀的诗句是?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