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650字作文怎么写?( 三 )


15岁的顾城用手指在沙滩上写下了《生命幻想曲》,一个少年对于世界的探索,带着极具英雄主义的情结,却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惶恐和迷茫 。
生命幻想曲(节选) ……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瞳孔650字作文怎么写?】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他带着极其强烈的生活热忱,与那个年纪所有的少年一样,想要“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也希望“太阳做我的纤夫/他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诚如前文所说,“太阳”在顾城的诗歌里一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用太阳指引着方向必将走向光明 。但是在《生命幻想曲》里,顾城犹豫了,徘徊了,他觉得“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一种生命无法被自己掌控的悲哀萦绕其间 。失去了太阳的指引后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到那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是什么让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有着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惶恐感?即便是有百里香和野菊,有蟋蟀在抖动琴弦,但是这美丽自然的童话世界也引不起任何生的兴趣,一旦“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但是年少的顾城不愿意向世界屈服,他仍旧希望在马匹累了,自己还能够赤着双脚,走遍整个世界,这或许便是他一开始便展露出来的积极愿望吧,只是在他自己认为的自然阶段里,对于世界的绝望与死亡意识正在开始萌芽 。
年少的顾城经历坎坷,随父亲下放至乡下的几年时间,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那本他童年时幸运翻得的《昆虫记》,也是影响他早期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让他对自然中的万物精灵深深着迷,并在诗歌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深深地体现这自然的痕迹 。这时的他虽然对这个世界有着不信任的警惕感,却也依旧想着要积极入世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都印上自己的足迹 。只是他内心无法承受的阴暗重量正在开始萌芽,这也是导致他未来诗歌的创作逐渐转向破坏再重新回归自然的伏笔 。
3.文化阶段的压抑萌发
1974年以后,17岁的顾城回到了城里,从灵动的自然回到了喧嚣的尘世,却再也回不去童年 。迫于生活的压力,顾城开始找工作,可是本不擅长与人交流的他更加的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周遭的环境 。现实与理想国相差万里,刚刚涌动出的改变世界的热忱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 。顾城似乎不愿意长大,不愿意拨开自己明亮内心,让丝丝负面的悲哀的情绪汹涌出来 。他总是以孩子自比,通过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将自己与这个他所不理解的世界隔绝开来 。诚如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写到“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简历》) 。与此同时,顾城在他的诗歌里面,开始逐渐地显露出一些死亡的意味来 。然而,在过去众多研究顾城诗歌的文章中,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顾城诗歌在四个阶段中显现出的本质或者至少在“自然”和“文化”阶段,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诗中传达出的童话的无瑕 。多数学者仍高举着“童话”的桂冠,为顾城摇旗呐喊 。我却要说,童年的记忆表面上培养了诗人的敏感和非凡的想象力,但如果我们从艾布拉姆斯关于文学四要素的理论出发,就不难读懂在顾城“昆虫体”和“寓言体”的童话世界下,隐藏的以死求生的死亡理念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作为一个活动,主要由“作家——作品——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这一理论 。“作家”,正如诗人雪莱所形容的:“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来慰藉自己的寂寞,顾城就是这样一只用纯真的诗文抚慰内心孤寂的莺 。文革时家中被抄,下放农村,在火道村枯燥无味又备受歧视的环境下,月光,太阳,沙滩,风起风涌,蛐蛐,蝈蝈成为了顾城表达心灵之泉快要枯竭的反向投射物,轻柔的月光,淡紫色的风,蓝色的海,动听的蝉叫,这一切实质都只是诗人内心所构建的“理想国”的幻影啊 。乡村封闭,城市暴力,到处都流淌着鲜血;母爱的缺失,更是加剧了顾城心中对现世的恐惧和不安,从小便写出童话诗的顾城却是从小孤独着的 。“我开始想到无限和有限,自然和社会,生的意义,开始想到,死亡——那扇神秘的大门”,不到十岁的顾城变开始沉浸在对死亡的憧憬和幻觉中,在死神面前徘徊 。童年的生活,表面上孕育出了诗人的“纯洁”,实际却导致诗人走向了另一个未知的极端,诗人心中真正美好的世界却是死亡特有的宁静与安详 。心灵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反映,这一点与作家中心论的观点大抵想通 。诚然,顾城就是这样一个“自我”的诗人,在童年生活的影响下,顾城用大量的诗作发现死亡,感受死亡,想象死亡,歌颂死亡 。“生命的美/千变万化/终将化为灰烬”、“你登上了一艘必将沉没的巨轮/他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失”,顾城已经开始意识到“人的本性和社会的矛盾,就是生和死的矛盾” 。因此,就算是在激流岛上不学开车,不学英语,以画画和养鸡为生的顾城,也没能“把世界关在外面”,脱离了社会,又与自然不能相融,“女儿国”的梦想也破灭,外有渴望不能实现,内有压抑不能排解,于是,他想到了至高无上的死亡 。“读者”,在顾城的世界里,倾听他心声的,除了妻子谢烨和情人英儿,最忠实的观众是死亡 。在诗人心中,死亡是安宁的地带,包容一切,默不作声,却永伴左右 。所以,在谢烨和英儿都抛弃他的时候,顾城决定投入死亡的怀抱,完成他这一生最终的追求 。遁世归隐却忍受不住内心荒芜的凄凉,童真纯朴却终究抵抗不了死亡的魅力,这千般矛盾,万般纠结,像锁链一样扼住顾城生命的脉息,这时候,只有死亡,唯有死亡,才能再现心中明净的“伊甸园” 。“世界”,“我的心,是一座城”,这里的世界,一方面指影响诗人作品表达的社会环境,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另一方面则是指诗人诗歌中营造出的“朦胧世界” 。从西直门、火道村、再到激流岛,诗中所写的一草一木,都受到小时候遭遇,本身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现实世界对作品阴暗风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内心幻想的世界则是导致顾城驶向毁灭深渊的加速器 。诗人倾注了自己的情感,铸造了属于自己的城 。虽然二十出头风华正茂,但他感到了被束缚着的痛苦,想要挣扎改变 。所以一面让黑暗负面的情绪自然流露,一面又想要通过心灵的安慰来自我疏导 。在诗作中他运用“坟墓”、“冥海”、“死亡”、“生命”等阴暗意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平凡,连同自然的“小草”、“野花”、“太阳”等正面的意象一起构成了顾城心中纠结挣扎的苦闷心态 。这种心态也反映了死亡意识在顾城的心灵世界里逐渐萌发生长,随同他的生活一起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制 。笔者截取几篇此段时间顾城的诗作,来具体分析死亡意识是如何开始萌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