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岳的诗词赏析急求( 七 )


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仇兆鳌《杜诗详注》: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 。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 。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 。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 。此诗遁劲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 。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 。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 。卢世㴶曰:公初登东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 。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而肃甚 。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 。
浦起龙《读杜心解》:公望岳诗凡三首,此望东岳也 。越境连绵,苍峰不断,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 。“钟神秀”,在岳势前推出;“割昏晓”,就岳势上显出 。“荡胸”、“决眦”,明逗“望”字 。未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 。……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
《唐宋诗醇》:“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
高棅《唐诗品汇》引范云:起句之超然者也 。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刘辰翁:“‘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 。‘青未了’语好,‘夫如何’跌荡,非凑句也 。‘荡胸’语,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对下句苦 。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 。’”周珽评“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然,为万古开天名作 。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 。”
王嗣爽《杜臆》:“‘齐鲁青未了’、‘荡胸生云’、‘决眦入鸟’,皆望见岱岳之高大,揣摹想象而得之,故首用‘夫如何’,正想象光景,三字直管到‘入归鸟’,此诗中大开合也 。……集中《望岳》诗三见,独此辞愈少,力愈大,直与泰岱争衡 。诗垂近千年,未有赏识者 。余初亦嫌‘荡胸’一联为累句,今始知其奇 。钟伯敬乃谓:‘此诗妙在起,后六句不称 。’犹然俗人之见也,又谓:‘定用望岳语作结,便弱便浅 。’”
沈德潜《唐诗别裁》:“‘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太山 。”
杨伦《杜诗镜铨》引刘须溪:“‘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 。‘割’字奇险 。”
第二首
黄生:“‘玉女洗头盆’五字本俗,先用仙人九节杖引起,能化俗为妍,而句法更觉森挺,真有掷米丹砂之巧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求望岳诗词及赏析!1、东岳泰山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赏析: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