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新月派、现代派诗歌、京派小说、周作人、巴金、朦胧诗( 三 )


朦胧诗
什么是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
一,回顾五,六十年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共和国文学范式决定了这时期诗歌的基本范式是:颂歌与战歌.
时代对于诗人,以及诗人对于自身,都是这样要求:"必须具有正确的,强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感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物质和精神的伟大变革,向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诗也就是时代真实而嘹亮的音调,也就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
在主情的诗歌创作中,强烈的个人情感被社会,集体的本质取代;诗歌独特的含蓄,暗示,暧昧等美学因素被怱略,被消极.
贺敬之
放声歌唱
郭小川
自己的志愿
二,朦胧诗的出现
在"颂歌""战歌"的匡制下,诗歌创作的主流到了文革十年,已走上了"假,大,空"的绝路,而一些地下的诗歌创作中心在形成,他们写与颂歌不同的"朦胧诗",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洋淀诗群",由一批北京赴白洋淀下乡插队的知青构成,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等,同时在福建,四川等也有这样的创作群体.
后来成为"朦胧诗"主将的北岛,舒婷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
这些年轻人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名利,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真城与激情,所以他们的诗显现出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完全不同的思想空间.
《相信未来》
郭路生(食指)
(节选)
当蜘咮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写下:相信未来.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1979年,权威性刊物《诗刊》先后刊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新爱的祖国》等诗,标志着朦胧诗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到1980年,全国许多刊物争相刊登这些青年诗人的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冲击着中国文坛.
三,朦胧诗论争的情况及论争的意义
由于这些朦胧诗从内容到形式与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的颂歌,战歌截然不同,自然引起人们的困惑,不解,以至抵触,特别是经过文革洗礼的的一些文人.
1979年,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公刘在《星星》复刊号上发表《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文章对顾城作品中表现的个人情感表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980年,著名作家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贬意为"朦胧诗", "朦胧诗"的称呼也就是由此文而来的.
1981年,老诗人臧克家在《河北师院学报》第1期发表《关于"朦胧诗"》,文中凛然指出:"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1981年,丁力在《河北师院学报》第2期发表《新诗的发展和古怪诗》一文,把这些新潮诗称为古怪诗,并把其提到政治的高度:"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欢迎的流派,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
对这些打破传统格局的诗,支持者也层出不穷.
《在新的崛起面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巴金的生平和事迹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
他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共三部,还有《家》),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
巴金先生照片资料(20张)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他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 。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 。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于是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那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 。”随之便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