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17)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
答: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此(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
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省江门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
【注】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把“斗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及使用该手法的好处),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步:结合思想内容再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第四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例1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海棠 牡丹花
[宋]苏 轼[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答:因题干中已明确了诗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对海棠花开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 。
2.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2006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
【注】 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答:(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抓住其中要点:描摹诗歌图景)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概括了意境----特点),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剖析了作者思想)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剖析了作者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