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咸阳的诗词句文( 四 )


山色不知秦苑废, 水声空傍汉宫流 。
李斯不见仓中悟, 徐福应无物外游 。
莫怪楚吟偏断骨, 野烟踪迹似东周 。
《经咸阳城》 (唐) 张祜
阿房宫尽客谁来,可惜连云万户开 。
秦地起为千载业,楚兵焚作一场灰 。
应知长者名终在,祇是生人意不回 。
何事暴成还暴废,祖龙须死项须摧 。
《咸阳怀古》 (唐)陈上美
山连河水碧氤氲,瑞气东来拥圣君 。
秦苑有花空笑日,汉陵无主自侵云 。
古槐堤上莺千啭,远渚沙中鹭一群 。
赖有渊明同把菊,烟郊四望夕阳熏 。
《登咸阳城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禅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咸阳》 (金)赵秉文
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 。
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塬上尘 。
《过毕郢原山》 (明)王云凤
我昔过北邙,春云暗夕阳 。
今来渡渭水,飞飞黄叶秋风裹 。
洛阳道,咸阳道,客头未白心已老 。
秦家墓,汉家墓,望裹里里总烟雾 。
文王庙古不锁门,行人愁上毕郢原 。
《长陵》 (清)王士祯
日照长陵小市东.依照踪迹逐飞蓬 。
未央宫阙悲歌里,雩杜莺花泪眼中 。
已见铜人辞汉月,空留石马卧秋风 。
多情最有咸阳草,春霭和烟岁岁同 。
赞美咸阳的诗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
(赏析)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 。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 。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 。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 。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 。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 。《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 。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 。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 。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 。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 。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 。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 。”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