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 源于畲族山歌 , 自唐代始 ,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客家山歌在其最后形成过程中 , 融化了畲、瑶、黎民歌 。客家山歌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梅州、福建西部的上杭、广西的博白、江西南部的兴国等地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 , 语言朴素生动 。歌词善用比兴 , 韵脚齐整 。歌词句式为7字4句 , 每句为"2、2、3"的组合 。词曲不固定 , 一般都是即兴编唱 。可以一曲多词 , 反复演唱 。
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客家山歌是客家 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 , 它用客家方言吟唱 , 继承了了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优秀成分 , 自成体系 , 风格卓特 。从题材内容看 , 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 。曲调丰富 , 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 旋律非常优美 。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 , 每首4句 , 每句7字 , 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 , 尤以双关见长 , 语言生动通俗 , 押韵上口 。
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客家山歌的形成 , 首先应从秦朝说起 , 沿着客家人的足迹寻根探源 , 就可以摸清客家山歌的“身世”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 派赵佗率50万大军南下平定南越 , 这就是第一批由中原到南方的客家人 。他们与本地的土著畲、瑶、黎等少数民族长时间的混居、通婚 , 慢慢被同化了 , 南北方言的混合 , 形成了客家山歌 。客家话的形成过程 。她们就是一对“双胞胎” 。说到这里 , 我们首先列举畲族的《族源歌》为佐证:

驸马出朝到广东 , 携带三子女留言;
女招军丁为婚狼 , 名为志琛身姓钟 。

畲家姓篮盘雷钟 , 四姓同为一祖宗;
盘狐世泽源流远 , 世代子孙传到今
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 , 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 , 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 , 包括梅州地区的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 , 意境含蓄 , 善用比兴手法 , 尤以双关见长 , 语言生动通俗 , 押韵上口 。如:"郎有心来妹有心 , 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 , 针行三步线来寻 。"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百思特网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 , 通俗易懂 , 形象可见 , 情真意切 , 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 , 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百思特网单只筷 , 心想成双口难言 。"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 , 并带双关 , 用于抒发相思之情 , 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 ,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
山歌客家|客家山歌的简介



由于劳动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的变化 , 以往促成唱山歌的种种环境随之起了变化 , 群众唱山歌的机会愈来愈少了 。现在的青少年 , 从小没有受到山歌的薰陶 , 不了解山歌 , 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 , 也不会唱山歌 。在广大城乡百思特网经常听到的山歌声 , 基本上都是喇叭里传出来的 。现在的群众性山歌活动 , 唱歌的和听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少部分中年人 。各地山歌腔调的优秀代表人物 , 大部分已经去世 , 他们歌唱的风格韵味已经失传 , 后人无人可及:还在世的也年事已高 ,  他们歌唱的风格韵味也濒临失传境地 。四位山歌大师还健在的三人最年轻的也年近古稀 , 数十位山歌师中 , 没有一个青年人 , 不到十个中年人也是经过文化部门多年的栽培而成的 。几十年来群众中已经没有自发涌现出山歌手了 。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与日俱增 。山歌的危机 , 是基础性的危机 。多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 , 也只是上热下冷(干部热群众冷、枝叶热根基冷) , 表面繁荣 , 对基础性的危机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如不采取有力的抢救保护措施 , 任凭山歌的生存空间遭到不断压缩 , 势必面临绝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