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何人诗词

“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出自明朝孙蕡,由于是诗人的绝笔诗,所以没有诗名,后人称为《临刑诗》,全文如下:
《临刑诗》
作者:孙蕡(明朝)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
释义:
太阳快要下山了,快要开始行刑了,刑场上的敲鼓人急急的敲了三下鼍鼓(用扬子鳄皮做的鼓),
我马上要走上黄泉路了,可惜黄泉路上没有客栈,我今天晚上住在哪里呢 。
“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何人诗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明朝朱元璋时期,有一位朝廷大将蓝玉,凭着皇帝的器重和皇亲国戚的身份,做人高调目中无人,最后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并抄家,抄蓝玉家的时候,发现了一幅画,画上写着孙蕡的名字,孙蕡无辜受到牵连 。在被砍头之前,孙蕡留下了这一首绝笔诗 。
赏析:
这首绝笔诗写的情深意切,让人对这位诗人的无辜送命感到万分的惋惜,那急急的三声鼓是催命的鼓声,显得尤为急切和让人心慌,那西斜的太阳更是给人平添忧思,黄泉路上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透露着无限凄凉,让人感同身受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蕡
客舍对梅 陆游的古诗词欣赏对梅花的喜爱,再是孤寂,再为乡愁 。
前两联写了梅花的风姿,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钦佩之意;情随景迁,描写了月移影瘦、风传残角的景象,抒发了羁旅思想的孤寂和愁苦之情 。
古诗中杨柳有什么特殊含义1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秦观《江城子》)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 。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